饲养管理关键措施一个合理的全价配合饲料是育雏的物质基础,也是首要条件,但是,根据雏鸡生理特点,育雏期的饲养管理、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也十分重要。把握好“两开”,做好“三控”和“三度”工作是育雏成败的关键。
1.“两开”。即雏鸡的开水和开食,要采取先开水、后开食的原则。雏鸡出壳后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.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。饲喂雏鸡要做到: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、易消化、适口性强的全价配合饲料为宜,料槽要足,饲喂次数根据日龄增加逐渐减少。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,所以不能过食,若过食则会引起消化不良,造成消化道疾病,喂八成饱则可。
2.“三控”。即控制好鸡舍通风、光照和疾病的发生。
(1)控制通风。四川鸡苗群在高湿、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,育雏舍内由于呼吸、粪便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,使空气受到污染。对鸡舍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鸡舍内有害气体和更换新鲜的空气,并使舍内相对湿度不致逐渐增高。正确的做法是:育雏期每天上午12点左右,将向阳面的窗户适当打开,让空气对流,窗叶成半开状态,防止冷风直吹雏鸡,开窗时间一般为O.5~1 h。为防止舍温降低,通风前可先提高舍温1~2℃,通风完毕降到原来的舍温。
(2)控制光照。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,增加运动,促进肌肉、骨骼的发育,预防疾病,提高生产性能。雏鸡3周龄时,在晴天(气候比较暖和)的中午可把雏鸡放到舍外,晒太阳、运动1~2 h,这样既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.又可促使雏鸡逐步适应自然环境。
(3)控制疾病发生。幼雏个体小,抗病力差,一旦发生疫病,则传染快,死亡率高,损失大。因此,要搞好雏鸡的防病驱虫工作。雏鸡进入育雏舍后,要先用0.01%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,进行胃肠道的消毒。此外,进行一次预防性的球虫病防治,可选用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;每天饲喂后将食具冲洗干净,并用消毒剂消毒;注意搞好育雏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;垫料要勤换勤晒,保持舍内空气新鲜;饲料、药物要严格按标准饲喂,严禁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,严防饲料中毒;若有病死雏鸡,应及时解剖、诊断、防治,做到有病早治,无病先防,病死鸡深埋或焚烧,严格消毒,彻底消灭传染源。
(一)精料补充料的配制比例 一般根据四川鸡苗生长情况、气候条件等决定开始放养的时问,一般在5周龄左右即可放养。进入放养阶段后,可通过1周的时问逐步将育雏全价饲料更换成自制的精料补充料。补充料根据放养鸡可自由采食到的营养以及农户自产的农作物、草料等现有原料,适当加入预}昆料等进行配制。近年来,在当地北部山区,山地放养鸡示范基地,采用了以下补充料配制比例:玉米60.0%,麦麸12.0%,苜蓿草粉15.0%,菜籽饼3.0%,胡麻饼2.0%,豌豆3.7%,食盐0.3%,预混料4.0%。放养期120 d,出栏体重达2 kg左右,放养期成活率达98%以上。养鸡纯收入平均15~20元/只,效益明显。
(二)生态散养鸡群管理方式利用荒山、野坡、林地、草场、果园等资源,根据条件实行农户散养和规模养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。一是农户散养,即饲养混合雏鸡、公鸡饲养100 d左右作为土鸡出售,留下母鸡产蛋1个周期后淘汰,适合普通农户选用,不需要专门的饲养人员,家庭成员可兼顾完成,投资小,省力、方便操作;二是规模养殖,即重点培育百只以上大户和万只重点村。将土鸡苗散养至120~150 d、体重达2 kg左右时出售,一年饲养两批。一般选择在具备养鸡实力,有草地、山坡等放养条件,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中实施。靠增加养殖规模提高效益,靠打造特色品牌占领市场,以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为目的。
以上内容为四川土鸡苗养殖厂家小编整理所述,如有更多需要了解,欢迎阅读下篇,如有需要,欢迎致电详谈。